大学生创业的难点是什么,如何破解?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创业,使大学生创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明显不足。

大学生创业理念与创业实践存在显着滞后

大学生创业作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存在一些问题。 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应该成为否定大学生创业的理由。 只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

首先,大学生创业的微观保障机制存在缺陷。 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将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并在宏观政策层面给予了众多的激励和支持。 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典型报道,在社会上营造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但与宏观层面形成的支持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保障机制建设在微观层面还相对滞后。 创业与就业的区别在于,创业活动比就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企业家数量相对较少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大学生在创业经验、心理素质、经济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一个社会中,丰富而持续的创业活动实际上需要个体的微观安全机制作为制度前提。 这些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家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家因创业失败而可能陷入的困难。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大学生创业中应发挥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例如,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大学生在创业时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利的困难。

其次,大学生创业理念与创业实践存在明显滞后。 大学生是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者,在就业理念上也表现出对自主创业的更高接受度。 同时也应该看到,就业观念的形成与实际就业行为之间还存在差距。 由于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就业行为与就业理念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在观念层面已经接受了自主创业的理念,但现实社会环境中创业所面临的约束和困难也使得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难以落地。

最后,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与就业相比,创业活动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包括优秀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判断决策能力、熟练的沟通能力、丰富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多年来,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都具备上述综合能力。 从大学生创业能力来看,创业能力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根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方面,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 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从大学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甚至培养途径和方式来看,上述趋势非常显着。 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的矛盾。 事实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并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大学教育,而是被视为大学生择业后自己的事情。 高校在课程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并未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更是如此,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薄弱,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弱化,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提高创业能力的实践机会,导致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 归根结底,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 近年来,高校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 将就业创业相关课程纳入大学教学,对于弥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方面的改革仍然侧重于知识的转移,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能力发展的实践方面。 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大学生掌握的创业知识还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不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相关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有用经验,更是困难重重。将其转化为大学生未来创业的实际能力。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泛的政策激励和支持

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大学生创业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应采取以下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是构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微观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抗风险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种风险的存在,一方面让大学生担心创业活动失败,不敢开展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担心创业活动失败,不敢开展创业活动。 另一方面,可能会让大学生创业者在遭受失败后陷入生活困境。 因此,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首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所需的配套体制机制建设还比较滞后。 为此,我国需要在社会保障体系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构建有针对性、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相一致的社会保障机制。 比如,设立专项保障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失败可能遇到的生活困难。

二是在大学治理层面进行改革,完善大学生创业课程设置,着力增加大学生实践创业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短板,应在大学治理层面进行相关改革。 首先,在学校组织层面,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协调大学生创业工作,使工作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二是改变以往大学生创业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 通过增加创业实践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实际创业体验,提高创业能力。 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改变单纯依靠大学自身的单一教育模式,形成大学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复合型培养模式。

三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泛的政策激励和支持,加强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工商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我国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激励。 我国中央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国家级政策。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要通过自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将中央政策落实到地方治理活动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直接的政策。

四是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更加宽松的良好氛围。 创业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和理念支撑。 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水平,要在社会场域营造鼓励创业、勇于尝试、包容失败的理念和氛围,形成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的软环境。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理念基础。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