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翻车”不断消费者权益受损引担忧

图片[1]-直播“翻车”不断消费者权益受损引担忧-首码项目网-创业网-全球领先的创业项目网站-淘灵感首码网

一位主播直播卖美容产品。新华社

图片[2]-直播“翻车”不断消费者权益受损引担忧-首码项目网-创业网-全球领先的创业项目网站-淘灵感首码网

消费者在海南海口一家免税店选购商品。新华社

图片[3]-直播“翻车”不断消费者权益受损引担忧-首码项目网-创业网-全球领先的创业项目网站-淘灵感首码网

电商“直播”助力村民销售枇杷等农产品。新华社

图片[4]-直播“翻车”不断消费者权益受损引担忧-首码项目网-创业网-全球领先的创业项目网站-淘灵感首码网

深圳南山科技园工地的快递小哥正在分拣快递。新华社

图片[5]-直播“翻车”不断消费者权益受损引担忧-首码项目网-创业网-全球领先的创业项目网站-淘灵感首码网

【经济接口】

热闹的直播间里,商品琳琅满目,交易订单数据不断刷新……生活用品、农产品、特色小吃、培训课程等进入直播间,线上直播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让消费更加快捷便捷,为商品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 但与此同时,直播带货背后的乱象也并不少见。 “水军”刷单、错货、夸大宣传、虚高价格等问题困扰着消费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要规范直播带货、付费点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保护创新经营,惩治非法营利行为。

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面对消费者的担忧,如何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构建让消费者放心的直播购物环境,促进直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研究。

直播“翻车”引发消费者权益持续受损的担忧

李先生在直播间收到自己买的樱桃后,后悔得肠子都绿了。 “我收到的只有直播间展示的一半大小,而且已经坏了近一半,真是太糟糕了。”

现在,不少消费者都有观看直播后跟风购物的经历,而与李先生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也不在少数。 近日,某网红直播间销售的一款婴儿润肤霜,宣传中提及的产品数据无来源,属虚假广告,被监管部门罚款56430元。 一些养生账号甚至涉嫌非法“行医”,将标有“初级农产品”的药材夸大为能治愈多种疾病的“神药”。 “水军”刷单、造假数据、虚假讨价还价也是常见的“手段”。 在一些直播间,互动观众中的“真人”不到十分之一。

近年来,明星、网红主播“翻车”事件频频发生——被抓“鸟巢门”的主播辛巴、涉嫌假冒口罩的戚薇、销售三无产品的疯狂杨小哥以及销售假货的名人。 酒类、假货、伪劣产品,甚至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李先生觉得消费者购买明星、网红代言的产品是出于信任。 但带货的主播并没有提前检查产品质量,也可能不了解自己带货的情况,只能一次次透支消费者。 相信。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消费问题,“担心商品质量缺乏保障”和“担心售后服务”。 “问题”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一般来说,问题主要分为几类:一是夸大、虚假宣传,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假冒人气、产品质量缺陷等;二是夸大、虚假宣传,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假冒人气、产品质量缺陷等。 ; 三是消费者售后维权困难,主播不接受退货,商家互相“踢足球”。

中国社科院大学平台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健告诉记者,这些直播电商乱象让消费者无法获取产品的准确信息,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夸大商品的性能和功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混乱,甚至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错误的价格体系以及直播间违规使用限制词也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他进一步举例称,很多主播为了吸引粉丝购买,经常使用“顶”、“最好”等词语,但根据广告法的规定,这是违反限制词语使用的行为。 《广告法》明确,滥用字数限制的广告可能属于虚假广告。

“电商直播发展的底层逻辑还是基于消费者信任。”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郝作成表示,“增强消费者信心是扩大内需的核心,消费者对电商有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消费者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在提高交易效率、扩大交易规模、保障交易安全方面的优势,真正提高电子商务流量和交易规模,实现双赢。”

只有加强管理、治理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才能促进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而这也考验着监管的智慧。

监管执法加大力度净化网络消费环境

不久前,成都某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因涉嫌哄抬物价,收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 原来,该公司因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间利用虚假价格诱导消费者而被举报。 “说是打折,但根据调查的销售记录,他们从来没有按照标明的原价销售,就是先涨价再打折。消费者有权利了解真实情况。” “产品价格。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误解,是一种虚假宣传。” 执法人员表示。

近年来,监管不断加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既夯实了平台责任,也规范了主播行为。 例如,《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对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网络平台、商品经营者、网络直播三大主体的职责进行了梳理和划分。要求依法查处非法网络直播营销活动。 《网络主播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网络主播不得“编造、篡改交易、关注、观点、点赞等数据流量”,不得“通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虚假的承诺。” 等待。

郝作成认为,直播电商运营中,强化平台责任是关键。 “针对直播推广、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三个环节,作为产品推广和交易的入口,平台首先要保证产品、直播间经营者、主播的进入,以及屏幕、按要求核实、公示其资质。加强对商家、直播人员、直播组织在平台服务中的指导和监管。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一庭庭长陈贻芳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直播产品损害消费者权益,直播平台不履行职责应当承担责任。提供直播间的真实信息。 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直播平台无法提供直播间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时,应当承担垫付责任; 对于无法明确商品实际销售者的情况,直播间经营者必须证明其已履行标注义务。

从各直播平台的规则来看,相关保障措施正在逐年完善。 比如,抖音电商对新手村的规则进行了重组,重点关注新商户的管控。 目前已拦截高风险商户8.4万余家。 快手电商已与200多个品牌合作,打造假货知识库。 2022年,截获假冒伪劣商品超过20万件,管控涉嫌售假、侵权的商户超过2.3万家。

目前,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的相关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加强执法和监管成为关键。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建立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是有效手段。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网络交易监管体系,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执法,组织开展“点亮百家电商平台”活动,引导平台和商户“亮灯”、“出示证书”、“出示规则”; 组织开展2022年互联网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整治“三无”外卖、“三假”直播等乱象,对不法商家形成强大震慑。 此外,网信、市场监管、广电、公安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深化监管联动,形成合力治理。

多方协调治理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

主播所说的“原价”可信度有多少? 近日,抖音电商公司发布关于处罚创作者“虚假价格折扣”的公告,处罚了5000多名涉嫌伪造产品价格的电商作者。 公告显示,被处罚作者存在产品促销价与实际售价不一致、促销产品时当场与品牌“讨价还价”、“加赠”行为、夸大原价或参考价的行为虚假承诺价格保护服务等,严重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和平台公平竞争环境。

“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了更多的预评价,有助于好产品的引入和发现;此外,我们对‘三不’、 ‘质量低劣’和‘虚假宣传’的态度。” 一位电商平台负责人表示。

加强监管和平台自治是净化网络消费环境的重要方面,但不同规模的电商平台对于从业者和经营者的治理仍存在差距。

规范、监管、治理、自治,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更好的消费环境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的需要。 专家指出,直播电商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要明确发展和监管态度,鼓励和支持具有积极社会价值的商家发展,释放积极信号,重建消费者信任。 对此,政府监管机构、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商品生产者、电商直播营销机构、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各方要发挥各自优势,协调治理。

郝作成指出,除了事后监管处罚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事前和事中指导,组织协调电商直播机构、平台、行业协会等共同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共同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要提高投诉举报处理效率和能力,加大直播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直播质量。

“直播平台应承担主播培训责任和全过程督导监督责任。主播应承担社会公民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直播方应对推广内容负责。” ,商家厂家应对商品质量负责。”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表示。

郭媛媛表示,在网络主播的职业定位方面,要建立健全直播行业职业认证体系,明确主播职业准入门槛,开展职业培训,加强主播职业标准化,进一步明确主播的法律边界和责任,强化主播的语言行为。 规范指导。

李永健还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净化网络消费环境方面的作用。 例如,鼓励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直播间进行动态监控,平台存储主播在直播间的言行证据;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主播进行分级分类。 监督;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预警。

(本报记者 卢元珍 本报通讯员 孙志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