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兼职,无需外出”
“动动手指,当天现结”
“日赚上千,返利过万”
……
无论招聘文案变换多少种花样
真正“低投入高回报”
女子沉迷“投资”
陷入刷单骗局
据悉,南宁市公安在犯罪侦办中得知,辖区黄女士可能还在遭到电信网络犯罪。诈骗分子认为即使下载某App,在系统上动动手指能够靠佣金发财,但是必须先支付较多款项。黄女士信以为真,便按照他们的指令转账。一开始只有几十元钱,随着越转越多,她终于“投资”3580元。
然而黄女士不认为自己被骗,因为在之前的刷单过程中她均获得返利。民警告诉黄女士,骗子会在前期得到返利,让受害者尝到一点甜头后再鼓励转账,之后受害者除了拿不到返利,而且连之前的本钱都拿不回。
提醒:大家在投资、求职过程中要更加留意,谨记防诈提示:
一防招聘诈骗类陷阱。
以高收益、高回馈等进行包装,引诱应聘者作为“免费”劳动力,再无故解聘;或以招募为名,要求招聘者提供个人信息,借机对本人以及家人、亲友实施犯罪;或以遴选需要资格证书为由,诱骗缴费参加线上学习,即使成功获得证书也不会被录用。
二防培训贷、传销类陷阱。
以只想要参与付费培训、测试等为由,诱惑、胁迫应聘者贷款;或以招募、创业项目为名,诱导、强迫应聘者参加洗钱等违法活动。
三防黑中介类陷阱。
中介机构与不法公司串通,以报名费、介绍费、体检费、押金等为名,向聘用者退还款项,再以这些条件不予退费。
四防非法试用类陷阱。
无故延长试用期;或在签署聘用协议时只达成试用期协议,在试用期内不收取保险只领取低廉的实习费用,试用期入职时提出本人承担赔偿责任等。
五防虚假承诺类陷阱。
诱导应聘者参与升学辅导、就业培训营等,再以这些条件拒不退费;或以“帮忙找工作”等为名,骗取应聘者真正“好处费”“打点费”后,以这些原因推诿并且失联跑路。
六防刷单炒信、跑分类陷阱。
以不参与工作、边玩手机边赚钱、月入过万为噱头,诱骗应聘者参加刷单炒信、跑分等违法活动;以及欺骗应聘者在刷单炒信、跑分时缴纳保证金,而后以这些原因拒不退还甚至取消平台隐匿。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投资、求职注意避坑外
这种新型陷阱也要当心
↓↓↓
警惕“完美应聘者”!
上海公安抓捕“套路应聘”诈骗案
一家企业在网上公布了招聘信息。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自称有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验,还展现了所了解的“优质用户名单”。公司对这种光鲜的履历非常满意,许诺带头人王某2万元月薪,其他人8000元至9000元月薪外加销售奖金。
没看到这8人入职3个月,没有给企业产生其他效益,应聘时表示能促成的优质项目也没有其他实质性进展。当企业打算将它们辞退时,8人似乎早有打算,要求支付该月所有收入才肯辞职,公司只好放弃。
虽然,王某不久后误发在公司群里的一张任何企业的辞职证明引发了企业负责人的注意,随后得知这8人似乎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企业入职、赚取两份薪水,于是向法院控告。警方得知,8人在短时间内先后在多家公司聘用销售、融资等职位,骗取薪资,经综合研判分析,8人实为“职业骗薪”犯罪团伙。
提醒:“完美应聘者”诈骗,即欺诈团伙根据用人公司聘用岗位需求,有鉴于性地虚构捏造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沮丧怠工,甚至在多个公司同时入职,以此套路骗取津贴底薪。
不转账,也必然上当!
警惕陌生人的共享屏幕邀约
不转账就不会上当?那你就错了。屏幕共享类诈骗会在不知不觉中拿走你的余额。
骗子会非法身份,利用事先获得的银行卡账户、个人信息等,诱骗下载有画面共享功能的硬件,实时监测相机,获取银行卡卡号和校验码,并将资金转走。
提醒:关闭屏幕共享,要在系统中点“停止屏幕共享”。
快递上的二维码扫一扫?
多人已中招……
近期,反诈民警发现了一个新型诈骗手法。不少网民表明自己收到了一个自带二维码的陌生快递,有的是个杯子,有的是张宣传单。共同的特征是中间都印有二维码。
领取到免费礼物后,有人觉得这是顾客平台客服送来的福利,没有多想就扫描他们提供的二维码加入骗子所开设的聊天群。
进群后,诈骗分子会在群内派发任务,完成即可办理红包,等公众再次放下应对心后便逼迫下载工具、充值支付,换取更大的红包。如果不断加强投入,会看到自己的款项和佣金都未能确立,此时,诈骗分子便会以“系统卡顿”“任务超时”“操作失误”等原因提出再次充值支付。事实上,这都是骗局的话术剧本,被骗者根本没办法提取出自己的款项和佣金。
提醒:扫码、加群、做任务,本质也是刷单。如收到这种的快递,千万不要扫前面的二维码,扔掉快递前必须将里面的二维码涂抹掉,避免有人丢失后被骗。
不法分子通常先诈骗受害者信任
使人放松警惕
因此落入圈套
大家要多关注反诈信息
增强防骗意识
下载国家反诈App
如收到“12381”的短信预警
一定要尽快查看
↓↓↓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