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22年创业史

图片[1]-马云22年创业史-首码项目网-创业网-全球领先的创业项目网站-淘灵感首码网

从最早的海博翻译社到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用了22年的时间。 他的创业过程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和激励效应让每一个创业者都为之疯狂。 本书向公众开放。 开启马云创业时刻的关键决策流程,对所有商业行为做出结论性答案。 其大胆程度和真实程度令人震惊。 他不可避免地评论马云业务和重大决策的所有细节,包括错误。 的。

马云对于年轻人和后来的创业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标杆地位,马云也愿意与年轻人分享他对商业的思考。 因此,在这本书中,马云本人授权独家公开了与年轻人面对面演讲的视频内容。

马云被忽视的第一次创业

1992年是中国商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今年早些时候,邓小平的南巡重燃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希望。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不少人开始自主创业。 后来,泰康人寿创始人陈东升创造了“92派”这个词来形容1992年以后创业的企业家。

除了陈东升之外,当时在复旦大学任教的郭广昌和他的几位同学当年也注册了这家公司; 河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公务员胡宝森辞职创办了一家名为“建业”的公司; 冯仑、潘石屹、王功权等六位先生于第二年创立万通; 俞敏洪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英语培训老师,但他在1993年才创办新东方。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马云的朋友。

然而,当年中国最著名的商人却是牟仲。 1992年8月,他用几罐火车革换了四架来自俄罗斯的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顿时轰动全国。 媒体的目光全都被吸引到了他的身上。

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一位名叫马云的大学英语老师。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 马云在学校里以活跃而闻名。 为了防止马云有其他想法,时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树萌与马云签订了“五年协议”。

马云在杭州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任职期间,担任英语和国际贸易讲师。 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英语角”,逐渐在翻译界有了一些名气。 当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在杭州从事外贸业务的私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因此,很多老板请他做英语翻译。 但当时他只能打工,因为他和老校长的“五年协议”还没有到期。

1992年,还在大学任教的马云与同事创办了海博翻译社。 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机构。 海波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 当时的翻译社只是一个小店铺,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5人。 马云和同事筹集了3000元,租了一套房子,月租1500元。 翻译机构注册资本为3000元。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到600。入不敷出的局面让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继续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后来他发现卖鲜花、卖礼物能赚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买货。 之后,他把办公室分成两部分,一半用来卖鲜花和礼物,另一半用来做翻译机构。 而且,马云经常拎着一大袋子的小工艺品,在杭州街头叫卖。 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员。 马云用这些小生意的收入来维持翻译机构的运营。

新的问题来了,既然卖礼物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而翻译社只能赚五六百元,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 马云的同事建议以后只开一家礼品店,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 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机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解决老师的问题,还是为了赚钱? 既然是前者,就必须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1995年,海博翻译社在经历了三年亏损后扭亏为盈。 此时,五年合同结束,马云向学校递交了辞呈。 辞职后,马云曾全职经营一家翻译公司一段时间。 他发现翻译机构实现盈利后逐渐走上正轨,于是马云让其他同事打理,不再询问翻译机构的具体事宜。 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 如今,海博翻译社如马云所愿,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多年后,谈及这段创业经历,马云淡淡提及:“我以为会有需求,应该会成功。”

马云背后神秘的隐形人

世界上很少有人如此富有,却又如此低调。 走在街上,不是熟人,谁也认不出他来。 1999年,他的年薪是100万美元,但他自愿放弃,去了一个每月只领500元的地方。

1999年,马云为阿里巴巴的发展寻找风险投资。 蔡崇信代表AB公司与马云洽谈投资合作,但最终合作失败。 谈判第四天,蔡崇信突然对马云说:“我就退出那边,我就加入阿里巴巴。”

蔡崇信当时的收入,用马云开玩笑的话来说,“可以买当时几十个阿里巴巴”。

蔡崇信加入时,阿里巴巴正准备成立公司。 蔡崇信加入后,担任CFO并开始注册公司。 他为18位创始人准备了一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办得天衣无缝。 蔡崇信的到来,让阿里巴巴开始了真正的标准化运营。 阿里巴巴最初的股权结构是他手写的一份文件。 蔡崇信在小黑板上向阿里巴巴的同事讲解股权、期权和财务制度。 他为公司建立了清晰的利润分配形式。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创业者往往不会分配股权,而往往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而导致公司被淘汰。

在公司运作中,团队中有几类人是很难培养的,一是懂资本的人才,二是财务、法律人才。 因为这类人才不仅需要了解专业,还需要经验。

蔡崇信无疑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蔡崇信无疑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接受采访最少的人之一。

阿里巴巴一直不让蔡崇信出现在媒体面前。 到目前为止,蔡崇信只接受了少数英文媒体的采访。 原因可能是该公司认为拥有海外背景的蔡崇信会让西方媒体感觉更加友好。 但阿里巴巴却礼貌地拒绝了包括我在内的多家中国媒体的采访要求,称蔡崇信从不接受采访。

如果只能有一个人代表公司,让所有媒体的聚光灯照在他身上,让他接受所有的赞扬和诽谤,让他成为公司的象征,接受对公司的所有批评和指责,那么这个人只能 可能是马云。 这是创始人的命运,也是创始人的责任。 即使是他最重要的伙伴也无法取代这个角色。 因为就舆论而言,一个企业只能用一种声音说话,太多的声音只会模糊企业的形象。

蔡英文几乎每次需要阿里巴巴的声音时都会安静地后退一步,这是一种克制。 他和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

跨境追债,马云讨到第一桶金

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来自一次美国之行。

1995年,杭州想修建一条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 美国一家投资公司也参与了这个项目,但在项目实施的一年内,该公司却按照合同延迟支付投资。 杭州市政府聘请马云负责联系美国公司。 当时,马云被称为“杭州最好的英国人”。

受政府委托,马云承担起在美国的翻译协调工作。 但到了美国后,马云发现这是一家诈骗公司。 他不仅没有合作的意思,甚至还希望马云能够和他们一起骗取中国的钱。 当马云表示不愿意时,他们将马云软禁起来。 无奈之下,马云只能假装妥协,然后以需要调查其他项目为由离开。 马云后来提到这一点:“这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我在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包厢还在好莱坞。”

正准备在机场买票回国的马云突然后悔了。 他想了又想,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放弃。 马云记得他国内的一位同事提到,他的女婿在西雅图联合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他去西雅图找到了同事女婿萨姆工作的VBN公司,亲眼看到了互联网世界。

马云发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很多信息。 不过,他也发现自己在网上找不到任何关于“中国”的信息。 互联网在中国市场尚属空白,这让马云非常兴奋。 他觉得他已经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他决定与VBN合作。 回国当晚,马云邀请24位好友在网上聊天。 但当时互联网在中国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认为值得尝试。 大家的不认可并没有动摇马云做互联网的想法。 一周后,他和妻子张颖同意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 创业所需的10万元是从各地借来的。 1995年5月9日,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诞生。

受长城之旅启发,马云找到了商业模式

马云进一步证实了他成为亚洲互联网的想法,这得益于他在长城上的一个发现。 阿里巴巴成立后,他回忆道:“我们在长城上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每块砖上都写着‘张三、王五来此参观,李斯来此纪念’。这是最早的砖块。”在中国。中国人非常喜欢BBS。对于我们这些不懂技术的人来说,最方便、最容易接受的使用方式就是BBS,所以我们就从BBS开始。阿里巴巴一开始其实就是一个BBS,大家都想要买。把卖的东西放在上面。当时马云觉得电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到杭州后,他召集了18人的团队在家开会。 马云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 马云录制了整个会议的视频。 视频中,马云向大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给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一起在黑暗中摸索,一起呐喊,我呐喊向前冲的时候不要惊慌,你拿着一把大刀向前冲,十几个人向前冲的时候也不用惊慌……”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17名成员中,有一些是有的坐着,有的站着,都在认真地听。

在这次宣誓大会上,马云告诉了成员们未来要做的事情。 马云和成员们确定了创业目标后,就筹集了启动资金。 这是马云再次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由于资金有限,马云租不起写字楼,只好把公司设立在他在大学任教时买下的湖滨花园一处150多平方米的住宅里。 他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地上摆满床位的房屋里工作。 他们每天工作十七、十八个小时,不断地设计网页、修改计划、讨论想法、讨论前进的方向。

1999年的中国到处都是互联网眼球经济,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炒作、推广。 因为只有造势,才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才能吸引投资。 当其他互联网公司不断造势的时候,阿里巴巴却出奇的安静,这与当时热闹的互联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马云这样回应外界质疑:“我们是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后,我们商量决定6个月内不再主动宣传网站,集中精力做汽车”。这个网站是个好网站。”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云和他的团队创立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马云将公司命名为“阿里巴巴”,出于他作为一家全球性互联网公司的考虑。 阿里巴巴刚成立时,他们希望有一天阿里巴巴能够成为全球十大网络商家之一。 所以它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名字,一个全世界都能记住的名字。 有一天,马云在旧金山出差,他发现街上的“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有趣。 后来,一位女服务员恰巧给他端来了咖啡,他问那位女士是否知道阿里巴巴,她回答说当然知道,意思是“开门(芝麻开门)”。 之后,马云在街上随机询问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的人们是否知道阿里巴巴。 大家都回答是,都觉得这个名字奇怪又有趣。 就这样,“阿里巴巴”被选为公司名称。 一是因为好记,而且全世界发音都一样; 二是因为马云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年轻人,他希望把财富分配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占为己有。 而这与马云创办公司、为中小企业带来财富的初衷非常相似。

由于资金限制,当时马云采取的营销方式是依靠人工在各个网站、论坛上发帖进行宣传和介绍。 由于当时网站比较少,网友们也​​很好奇。 当一个人发现这个网站小说时,其他人就会关注并看看。 就这样,阿里巴巴的流量逐渐增加了。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万人,会员总数突破2万人。

与此同时,马云还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演讲的优势,马不停蹄地在各地发表演讲,告诉大家“B2B模式最终会改变周围千万商人的商业模式”。世界。” 在这些演讲现场,马云充满激情地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继续对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充满热情。做电子商务并不容易。”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我很激动。很高兴。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生存下来的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