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美学标准应该成为美丽乡村的评价指标

两会前夕,关于“美丽乡村”的现象导致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关注。今年年初,关于农民现代化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美,农村一定美”,这是党中央对美国农村建设所做的美好描述,其中所蕴含的浓厚人文气息,对新乡村新农村具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

在许多人的脑海里,美丽村庄是一个富有激情、宁静平和、宗亲溯源、亲近自然的民俗文化世界。然而,对更广大的农民村民而言,乡村美不仅仅一种主观体验,它还包含宜居的环境建筑、洁净的村容村貌、舒适健康的人居条件、阳光温馨的社会氛围、人性化的科学监管、持续的当代绿色工业、层出不穷的青年学子、名播千里的乡贤等等。总之,它是看得见、说得出、摸得着。

美丽乡村的推动不能单靠抒情般的怀想,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富有地域文化角度又有欧洲眼光的行动。因此,世界视野之下的中华艺术标准需要作为美好乡村的评判指标,助力乡村美与美国美的总体实现。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整合的逻辑来建立。

乡村美以及特色的人文气息、民族传统的文体元素的变革与古典化、大众化的变革观念等等。多元一体的旨趣需要跨越政治、民族、经济、时空的限制,这已变成社会的共识。目前,中国乡村各种文化元素都还无法推动国际表达,道法自然的底蕴,深植在乡间的特色建筑、服装、食品、戏剧之类之中,需要对乡村文化品牌做二次设计或迭代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乡村文化千差万别,能创新设计出多少新的乡村文化品牌?中国一些村庄小村环境恬静,仿佛世外桃源,然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它们的用户体验设计,这种美是从外到内的逐步舒适,让人心生讨厌。为了让我们的乡村也能这么美,还必须更多人付出努力。

乡村居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也需要作为探索设计的主体。世界应该能看到美的眼睛,更应该如何维护和创造美的双手。乡村美,必须让农村村民作为美的看到者和成就者,这是探索设计的前景和将来,也是乡村美的未来。(张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